随着国际教育的发展普及,有不少公立学校的家长,考虑初中或是高中阶段把孩子转到国际学校。但是,转轨国际教育体系这条路好走吗?什么时候走比较好? 家长们选择公立学校转国际学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公立学校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孩子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也有家长希望孩子在国际学校内有机会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更多的东西,而大多国际学校都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比如音乐、辩论、击剑、网球等等。 选择读国际学校的家长一定是希望孩子进入世界顶尖大学,国际学校被视为出国留学的一个跳板。享受一流的教育资源,“全人”的成长将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我们就“以终为始”,即“以长线规划的落脚点为起点”,看看什么时候选择进入国际学校合适呢? 国内常见的情况是小升初和初升高,其中初三结束,10年级(高一)转国际学校的家庭最多。 根据对国际学校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一般认为孩子“从10年级(国内高一)开始去国际学校就读,本科开始出国留学,并在读完硕士后结束出国留学”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径。 其中,30.7%的家长认为孩子从高中阶段开始去国际学校就读最好;也有19.6%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初中阶段开始去国际学校就读最好;还有15.6%和11.6%的家长分别认为孩子从小学阶段和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去国际学校就读最好,以使孩子提前感受国际教育的氛围,为未来升入国际高中甚至出国留学做准备。 另外从数据也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在为孩子提前规划学习生涯,如果确定未来要去留学,则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为孩子选择国际学校,国际教育出现低龄趋势。 ① 加强英语听说读写水平 都知道国际学校双语或者全英教学,很多课程是外教授课,语言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 很多学生在英语笔试上成绩很好,但是这种优秀的英语应试能力并不足以让他们应对国际学校的日常学习。所以要通过不断听说读写提升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② 参加课外活动,规划学习时间 国际学校学生的压力也不小,除了日常的作业,还有拓展活动需要完成,对于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要求都很高,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不能像在公立学校那样完全听任老师安排,要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等作息时间,提高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③ 提升阅读和逻辑思维能力 中学阶段转入国际学校,阅读是一大问题。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和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成绩水平和升学能力。 如果刚开始觉得阅读英文原版书比较难的话,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阅读,比如英文报纸、新闻网站等,由简入繁,随着词汇量的积累阅读更有难度的长篇书籍。 另一个很骨感的现实、也是我们不得不早早考量进来的因素,就是体制内教育的高淘汰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点“——中考,全国普通高中的初升高的淘汰率高达50%左右。而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只有7%左右。一些城市,甚至更低,这对孩子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国际学校的出现就很有时代的进步意义。越早规划越有主动选择权,等到淘汰边缘才开始考虑就会更辛苦,而这些压力是直接加在孩子身上的。 |